秀山網訊 溪口鎮龍洞居委會,曾是市級定點攻堅村,如今是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近年來,該居委會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當作重點任務,通過一手抓基層黨建、一手促產業發展,逐步形成“支部強、產業旺”良好局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速發展。
目前,通過實施智能化飼養方式,2300余頭存欄生豬已達出欄標準,能帶來村集體經濟收入120萬余元,同時,引入的鄉村振興車間,能帶動13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按照發展態勢,該居委會村集體主導產業、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推進等系列“三農”工作,將于今年相繼出成效,轄區居民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將全面提升。
黨建引領 項目運作效率高
近日,溪口鎮龍洞居委會一生產車間內,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在此工作的車間工人分布于生產線,按照鞋類生產工藝要求,依次進行注塑、壓模、縫制、質檢等流水作業。
“經過抽樣檢查,我們生產出來的運動休閑鞋,質量非常理想,質檢合格率能穩定在99.8%以上。”秀山縣龍洞鞋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廠長李保衛說,他的工作是車間生產管理,同時他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該抓好生產管理中的每一環,用務實行動去助推生產。
秀山縣龍洞鞋業有限公司是當地村集體企業之一,于2019年7月,通過溪口鎮村招商引資方式完成入駐運營,并于2020年5月,在當地基層黨支部幫助指導下,完成非公黨支部建設。通過積極落實各項學習制度,按時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鮮紅的黨旗也在基層第一線高高飄揚。目前,該企業支部已成功吸收6名黨員,除就業帶動外,還實現3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通過抓黨建,我們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才能‘走得準’‘走得穩’‘走得快’。”龍洞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趙相文介紹,為切實履行黨員職責義務,居委會全體黨員除進行“三會一課”學習內容外,還自發參與到黨的大政方針宣傳、民事糾紛調解、環境衛生大掃除、關心關愛三留守、產業發展等工作中,讓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理想信念,從而踐行義務推動發展。
趙相兵是該車間一名員工,今年52歲,曾是當地一名建卡貧困戶,來車間工作已有兩年,在這之前,他通過鎮、村、企幫扶實現就近就業,并通過自身努力逐步從車間普工升級為車間技術工,工資也達到4500元每月。他說,黨員干部經常和他們同吃同干且作風務實,他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去努力奮斗。
鄉村產業“造血多樣”促發展
一直以來,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難點,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龍洞居委會曾經之所以成為市級定點攻堅村,主要原因在于村集體產業“空殼”、村集體經濟“空心”,外加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制約,補產業發展短板一度成為當地鎮、村首要任務。
“要提高生豬存活率和健康率,環境溫度控制非常重要。”時下,天氣轉暖氣溫回升,龍洞居委會生豬育肥代養場員工張小滿,正根據實際情況調控圈舍溫度。
張小滿今年50歲,曾是當地一名建卡貧困戶,一直以來,自身生產技術與增收方式是他脫貧致富的“硬傷”。與趙相兵一樣,通過鎮、村、企業的幫扶,張小滿和家屬通過技術培訓,熟練掌握了養殖技術,并在生豬育肥代養場順利就業。根據所在企業工資與獎補津貼標準,預計今年,他能輕松實現7萬余元收入,加上家屬收入部分,全家年收入將達15萬余元。
“以前養好一頭豬非常困難,現在一個人養好上萬頭豬都不是難事?!睆埿M說,代養場共有三名員工,包括他的家屬以及另一名同村,他們在這里工作,不僅有智能化生產設備,還有穩定可觀收入。
據了解,該代養場項目,由溪口鎮龍洞居委會與秀山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施,于2020年6月進場施工,2021年11月建成投用,占地面積6660平方米,采取“村集體+公司”運營機制進行利益連結。
“企業引入與生豬育肥代養項目的推進,為我們鄉村發展破解了諸多難題,目前居委會正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方式,積極推進有機肥加工項目,不僅能讓代養場的糞水變廢為寶,更能讓鄉村產業融合、穩中求進。”趙相文說,要讓產業“造血”功能足,必須有支部、黨員、黨建作前提,并對產業采取延鏈、補鏈、強鏈等舉措,從而讓產業在穩定拓展過程中實現高效。
(全媒體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