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石耶鎮魚梁村曾是全縣85個貧困村之一,也是該鎮唯一的貧困村。其短板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增收渠道、群眾收入、村集體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現如今,該村被列為縣級鄉村振興示范點,特點表現為:區位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完善、群眾增收方式多樣、特色產業不僅有活力更有潛力。
魚梁村。魯詩勤 攝
這正是魚梁村的變化。近年來,該村緊扣鄉村發展重點,攻克鄉村發展難點,貫徹落實“兩山論”發展要求,積極謀劃“一江碧水、 兩岸青山”格局,通過強基礎、興產業、重實踐、抓培育等系列舉措,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開創良好局面。
緊扣鄉村發展重點
魚梁村位于石耶鎮西北部,距離縣城6.5公里。入冬后,該村依然美麗。流淌的梅江河不時被水鳥掠過,劃出層層微波;沿河兩岸青山層巒相疊,奇峰秀壁;同時,村上規劃的庭院、發展的葡萄產業、修建的農旅設施等項目也紛紛融入其中,與這綠水青山相得益彰,呈現出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我們村正按已定發展思路,全面推進。”石耶鎮魚梁村第一書記段浩說,推進內容分別包括本村班子隊伍建設、縣級重點項目推進、增設休閑農業觀光點以及加大鄉村人才培育力度。
據了解,近年來,該村先后完成精神文明外墻噴繪戶數209戶,用活公益性崗位指標12個,培育扶持鄉村旅游業戶數25戶,開發投用農旅項目10余項,完成農旅配套葡萄產業30余畝。隨著推進逐漸深入,在成效方面,該村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4萬余元、群眾累計增收5萬余元,成功舉辦鄉村旅游節6場次、累計吸引全國各地游客20萬余人次、村民發展鄉村旅游增收10萬余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創建等方面,均獲國家、市、縣、鎮多項榮譽表彰。
攻克鄉村發展難點
“讓村民在收入穩定的基礎上大幅度增長邁進,是村上發展最大的重難點。”石耶鎮魚梁村黨支部書記楊秀均說,魚梁村現有村民259戶855人,常住村民210戶483人,其中,在老、中、青、幼、病(殘)群體構成的人口結構中,具備生產技能群體占比不大,他們是家庭頂梁柱,是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的突破口,而不具備生產技能群體占比極大,是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的發展難點。
為促進村民在收入穩定基礎上向大幅度增長邁進,該村根據實踐情況,依托鄉村旅游平臺,采取政策扶持、協助規劃、協助管理等方式,聚焦該村生產“主力軍”,強化村民生產技能的同時,培育扶持一批鄉村旅游型人才,通過技能強化實現脫貧成果鞏固與發展難點攻克。
村民鄧文進,今年39歲,一家4口人,在當地經營農家樂已有4年時間,通過經營每年能實現營業額10萬余元增收。每當談到鄉村旅游,他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除了對鄉村發展鄉村振興有一定理解外,更對接待方式、菜品設計等內容如數家珍。
“目前,我要做的事情是把廚房和客房設施設備再升級,只有客人吃得好、住得好、耍得好,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好。”鄧文進說,4年前他家雖不是貧困戶,但仍存在致貧風險,在村干部幫扶下,他通過參加村上組織的技術培訓,學到了鄉村旅游知識,并利用學到的知識充分實現增收致富。
推動鄉村振興
魚梁村一處深山之中,現場工程車輛與工程機械正進行著土方施工,場面極其熱鬧。
“現在工程機械所施工部分是養殖場的基坑部分。” 石耶鎮魚梁村第一書記段浩與該村黨支部書記楊秀均空余時間便會來到施工現場,對工程進度進行查看,全力確保項目序時推進。
據介紹,該項目是德康集團秀山縣40萬頭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之一,占地規模共計230畝,于2021年進場動工,將于2022年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和“公司+家庭農場”相結合的產業模式,投產后,對于加快生豬養殖產業化,促進畜牧業轉變發展方式,帶動當地致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工程進度來看,整體情況非常好,完成后能直接為我村帶來每年3-5萬元增收。”段浩說,鄉村發展過程中,他們通過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找準了實施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通過“鄉村旅游+”方式,能充分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化,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全媒體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