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咱們村里有意建設一個白茶基地,結合傳統村落建設,帶著村民們一起發展觀光旅游。”日前,在官莊街道柏香村委會,幾位村干部正在與駐村干部等一起討論會商,準備在柏園村打造白茶基地,助力傳統村落鄉村全面振興。
沿著秀山川河蓋旅游快速通道一路前行,遠遠望去,古屋、古樹、梯田錯落有致,目之所及之物、之景,處處透露著古色古香。
走進田壩組,裝飾著石片的屋山墻、木柱茅草架設的屋檐,堆放在路邊的石槽、谷風車、碾盤……充滿鄉土氣息的物件隨處可見。各家門前屋后還開辟了小菜園、小花園,勾勒出獨特的鄉村景觀。
一心一意保傳統
柏香村位于官莊街道東北部,距離縣城15公里,距離街道辦事處9公里,距秀山縣城17.7公里,幅員面積4.86平方公里,有耕地2922畝,其中田1815畝,土1107畝,人均耕地面積2.04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其中八幅溝組已全部搬至集鎮居住),共438戶1409人。
該村田壩組,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居聚集地,這里傳承著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極具保護與開發價值。村寨內約80棟傳統建筑,建筑風格以土家單體木屋和銼基田口木屋為主,建筑風貌整體統一,整體形象較好。但在2020年之前,這些傳統建筑大多面臨著無人管理、風雨飄搖、破爛不堪的問題,以及道路系統不健全,道路路面較差,存在安全隱患,亟待維護修繕。
為保護柏香村田壩組傳統民族村落歷史文化遺產,指導田壩組傳統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協調發展,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合理利用各類資源提升其發展能力,為柏香村田壩組的相鄰區域旅游開發注入動力,該村于2016年啟動申報中國傳統村落項目,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需滿足村落自然景觀較好、建筑風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風傳承得好這三個條件。入選的傳統村落可以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用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官莊街道柏香村支部書記趙通勛介紹,經街道辦事處多方努力,項目終于落戶柏香村。
生態資源優良、森林覆蓋率高、山型秀美、溪水水質優良,生態景觀優美,這些資源為田壩組的傳統村落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當地的農耕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趙家人傳說故事等,更是區域特色文化的一個縮影。村落較完整地保留了依山逐級、面山而居的格局和古樸優美風貌,記錄和傳承了村寨的歷史發展演變,具有較高文化價值。穿斗純木建筑、梯田、石壘堡坎、竹編器具、山寨遺跡、磨坊遺址、傳統農具等風格獨特,有著獨特的審美感染力。除此外,村內還富含許多民俗民風非物質文化資源。
“這樣好的資源,作為一個柏香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好它,把它發揚光大。”趙通勛說。
勠力同心搞建設
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柏香村于2020年6月啟動了特色鄉村旅游項目,采用整體規劃設計、分期分步實施建設的方式,以保護為前提,立足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有機融合,相互映襯,形成特色中心村,帶動鄉村旅游更大發展。
經過前期廣泛宣傳,多次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和院壩會,項目建設方案出爐。可臨到施工之前,還是有部分村民不愿將房屋改造。
“有些村民戀舊,也有的村民對屋基田等的界線存在爭議。”趙通勛說,經過多次到現場進行調解,前后開十余次會議,項目終于得以實施。
田壩組的房屋建筑主要用榫卯結構穿插而成,多為穿斗構造,小青瓦覆蓋。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始終堅持“保護為主、兼顧發展,尊重傳統、活態傳承,符合實際、農民主體”的原則保護與改造傳統村落,圍繞田壩組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致力于留住秀山各民族的生態細胞和文化元素,守住耕讀文明和田園生活,努力讓田壩組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美起來、富起來,讓我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目前,田壩村一期傳統村落建設項目18棟建筑主體已完工,即將呈現在世人眼前。
截至2020年底,該村的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通組公路硬化全面完成,入戶便道硬化應修盡修,戶戶通硬化路達99%,結束了組內無硬化道路的歷史,方便群眾出行。新修便民服務中心,新修衛生室1個。建卡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41戶,一般農戶人居環境改善56戶。便民公共設施升級改造全面完成,訊、視、電、網全覆蓋。手機通訊入戶率達100%;2016年以來新安裝村村通46戶,電視覆蓋率達100%;電網升級改造完成,村民用上了優質電;電信、移動寬帶網絡已進村入戶,最大程度滿足了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三產聯動齊發展
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柏香村目前已經成功引進蜂糖李、黃精等農業種植項目。在蜂糖李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進行管護作業。記者了解到,該村的產業基地可以吸納附近村民就近工作,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幫助農民增收。
黃小芳一家過去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自己患病,不能過度勞累,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僅靠丈夫的收入支撐。“自從村上發展產業后,我就在基地務工,還在村上做公益性崗位,一個月有1020元。現在已經脫了貧。”放下手里的鐮刀,黃小芳高興地說,現在能干活、有收入,生活總算有了新希望。
在柏香村,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截至2020年底,該村累計發展油茶770畝,核桃800畝,貧困群眾參與度高,產業覆蓋在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達到100%,幫扶貧困戶穩定增收,效果明顯。同時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成立秀山縣柏香村香田嶺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效益分紅模式,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又保證了群眾利益,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此外,鄉村要振興,重點是產業要振興,做強做優產業項目才能保持傳統村落項目的持續生命力。在古村落改造中,該村不斷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古村落保護相結合,并依托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鄉村旅游,有力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依托原有豐富的木結構建筑資源,保護、修繕柏香村村寨,打造集傳統文化與木建筑文化融于一體的原鄉文化平臺;依托梯田、溪溝、山地、森林等,打造生態觀光體驗旅游目的地;將民族文化、生態農業與旅游相結合,打造柏香村土家族文化體驗地。”柏香村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許晏君說。
目前,田壩組二期傳統村落建設資金已下達,正在做前期設計規劃,計劃10月開工建設。據官莊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街道將依托川河蓋旅游區開發建設,利用旅游快速通便利條件,合力開發柏香村特殊的旅游資源,將柏香村打造成集山水田園觀光、民宿休閑體驗、生態農業共享、康養度假旅居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爭做秀山縣傳統特色村寨保護開發樣板。
(全媒體記者 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