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前方工程車輛正運送土方,師傅請你稍微等下,很快就可以通行了。”
連日來,省道S526線改建工程項目龍池鎮洞坪段正在施工,其中一名現場工作人員卻較為“特別”,施工現場,他負責現場通行車輛交通指揮,特別之處在于,他除佩戴安全頭盔外還佩戴著黨徽。
鄧遂林(左一)正為村干部介紹工程進度
據了解,這名工作人員叫鄧遂林,今年67歲,來自龍池鎮洞坪村,是該村78名黨員之一。
而洞坪村,曾是貧困村,先后通過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多元產業發展,建立健全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等措施,讓鄉村振興開局起步工作有序展開。目前,該村柑橘及中藥材主導產業700余畝,產業加工廠1座,生態旅游景點2處。因旅游業為村民帶來的收入每年約50萬元,因產業發展為村民帶來的收入每年約120萬元。
黨建引領 實現全面攻堅
“施工路段,過往車輛比較多,工程項目推進沒有因車輛通行造成任何影響,預計9月份就可以完工了。”近日,洞坪村相關干部來到施工現場,鄧遂林正為他們介紹黨員干部分組包片與工程推進情況。
洞坪村為徹底消除貧困,決定先從黨建著手,要求基層黨員干部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思路,除積極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堅持“兩會一課”制度外,還要求村支兩委與全體黨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章》,積極聯系幫扶責任人,按戶制定脫貧戶鞏固幫扶措施。此外,他們還把推進產業發展、協調轄區項目推進、關心關愛“三留守”人群、義務清掃等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通過抓黨建,該村黨員干部凝聚力增強,村上發展步伐加快,基礎設施變完善,村容村貌變美麗,貧困發生率在降低,群眾內生動力也在凸現。
近幾年來,該村7個小組通組公路全部硬化,危房改造完成38戶,并通過爭取資金對18戶建卡貧困戶實施院壩、室內、線路等升級改造,完成新修蓄水池30口1030立方米,鋪設各類管網3萬余米……
洞坪村干部入戶走訪劉祚祥家庭(左二劉祚祥家屬)
村民劉祚祥,今年68歲,曾是當地一名建卡貧困戶,因缺乏技術而致貧,曾經一家三口人,生活在破舊土木結構房屋內,空間狹小、人居環境較差,平時靠吃低保以及其兒子在外務工實施生活補給。在黨員干部精準幫扶下,原居住環境變得干凈整潔,現居住在一棟磚石結構樓房內,寬敞、整潔、舒適。在收入方面,他從原先的被動變為主動,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發展了中藥材、果蔬等產業,各項收入能達到3萬余元,如期過上了好日子。
“村上黨員干部開展工作有態度,我們從事生產有信心。”村民劉祚祥表示,村上發展一天一個樣,他想動員其長年在外務工的兒子,返鄉創業,讓一家人生活再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該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13000元,村民發展中藥材產業約30戶、規模150余畝。
產業發展 助推鄉村發展
發展鄉村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發展過程中,該村通過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實現鄉村產業發展,從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帶動群眾增收,助推鄉村振興開局。
“我們村在抓好黨建工作的同時,還通過發展產業、引入企業、引入公司、推進重點項目落地等措施,讓鄉村發展走上快車道。”龍池鎮洞坪村支部書記王仕珍表示。
龍池鎮洞坪村干部查看村上柑橘產業
根據實際情況和群眾意愿,他們村對柑橘、金絲皇菊、黃蜀葵、油茶等產業建立健全了利益聯結機制,利益聯結包括5:4:1以及6:3:1,分別實行入股保底分紅與銷售利潤分紅。同時,借用區位優勢引進園林綠化公司,對當地婆婆山進行景區打造,匯聚人氣、提升鄉風文明、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初步實現農旅融合。
“首先,鄉村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以及村上黨員干部大力支持。其次,加快推進鄉村旅游項目,既能實現持續增收健康發展兩不誤,也能為鄉村振興開局注入力量。”秀山縣婆婆山園林綠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洪林說。
婆婆山風景區
婆婆山園林綠化專業合作社,由重慶市大茶園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創建,總投資6000余萬元。通過近幾年發展,逐步形成“春看火棘紅遍、夏可乘涼避暑、秋觀花海世界、冬賞土家風情”格局。在景點方面,分別有婆婆洞、觀望十八堡、竹林迷宮、平安寺、仙佛閣等。在產業方面,除種有500余畝觀賞林木,還有500余畝水果、中藥材等產業。
“通過抓黨建,我們村實現了脫貧攻堅;通過發展產業、引進項目,我們村初步實現了農旅融合。”龍池鎮洞坪村支部書記王仕珍說,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洞坪村將在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等方面再強化,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媒體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