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脫貧攻堅1982個先進個人(含追授61人)、1501個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
秀山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合影。魯詩勤 攝
其中,秀山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受到國家表彰,榮獲先進集體表彰。小小電商何以“四兩撥千斤”,助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日前,記者深入采訪了秀山電商扶貧。
據介紹,秀山屬于武陵山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革命老區,受內陸空間限制、交通落后制約,近千款農特產品“沉睡”大山中,成為縣域發展滯后、貧困對象難以增收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秀山積極響應“互聯網+”發展潮流,通過加大政策扶持、整合農商資源、創新工作等方式,積極推動秀山電商快速發展,將地處偏遠的劣勢和自然資源較好的優勢進行了互換,讓農特產品“飛”出大山,貧困對象過上好日子。
推動電商發展 助力群眾脫貧
走進位于秀山物流園區的電商大廈,多功能服務大廳、秀山名優特產品展示中心、多媒體辦公場所映入眼簾,許多年輕的電商創業青年正在電腦前忙碌著,廖衡便是其中一位。
廖衡正在工作。
廖衡告訴記者,每天一大早,他都會開啟“陀螺”模式,在公司運營部和倉儲中心來回轉。或許很難相信,作為重慶市月貝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的廖衡,曾是一名貧困戶。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初中畢業后,他便開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我剛開始在外邊打工,各個工廠、各個地方,浙江、江蘇、廣東、重慶這些地方做過理發,做過制衣廠、鞋廠、五金廠,什么廠都進過,但是找不到錢……”
盡管去過不少城市,但是打工并未給廖衡一家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一次偶然的機會,廖衡了解到了秀山正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并給予電商創業者們很多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他看到了秀山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景,2016年廖衡決定回鄉創業。“我就是要干電商,斷窮根。”廖衡堅定地說。
帶著這份“沖勁”,廖衡投入到了電商創業的道路,但創業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做電商的前幾個月處處碰壁,虧了一些錢,找不到方向。政府這邊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經過自己的一些學習和摸索滾打,終于在半年以后盈利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廖衡的公司步入正軌。如今重慶市月貝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推出了秀山乃至周邊的很多農特產品等,日均訂單量達3000余單,年網絡銷售額達1500余萬元。
此外,作為本地人的廖衡在自己脫貧的同時,不忘家鄉鄉親。招收本地無法外出打工的婦女和返鄉就業青年、貧困大學生,為其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每個人都有了固定收入。
廖衡公司的員工正在工作。
“我大專讀的電子商務專業,回到秀山,發現秀山的電子商務發展得不錯,就留了下來,現在每月工資平均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到4000元的工資。”廖秀興告訴記者,他大專畢業后就來到了廖衡的公司里上班,現在已經工作幾年了,主要負責產品的線上營銷。
像廖衡這樣的企業,在電商大廈還有很多。近年來,為支持貧困群眾發展電子商務,縣電商辦設立了電商發展基金、電商加工基金,破解電商企業流動資金周轉、電商加工前期投入等融資難題,并對入駐電商企業實行辦公場地和倉庫使用租金三年全免兩年減半的政策優惠。憑借低門檻和簡易的審批程序,已為相關企業、貧困農戶發放貸款6000多萬元。除資金支持以外,在物流方面,實行“首重”全國3元包郵,快遞費價差由政府補貼,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截至目前,秀山物流園區已入駐電商企業367家,全縣共有電商主體1760多家、網絡店鋪16500個,建成農村電商鄉鎮服務中心11個、武陵生活館等鄉村服務站點200余個,優先在市級深度貧困鎮隘口鎮、24個縣級扶貧重點村設點,實現所有村居全覆蓋,“沉睡的資源”正被電商的浪潮喚醒。
“電商產業一體化” 助力脫貧攻堅
“打開貧困的隘口、奔向富裕的大道!”一幅遒勁的標語赫然入目,讓人振奮。這是記者進入秀山隘口鎮最直觀的感受。
站在山口極目下望,一片錯落有致的樓房鑲嵌在青山下的平壩中。沒人能想到,隘口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然而,隘口鎮卻有一條讓人羨艷的脫貧之道。
近日,隘口鎮新院村白沙組村民楊忠華正在在家中打包年前新收獲蜂蜜,為山水隘口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上門收購做好準備。“蜂蜜收獲以后,山水隘口平臺工作人員上門來收購,120元一斤,去年光是賣蜂蜜就收入了幾萬塊錢。”楊忠華一邊打包,一邊笑著對我們說道。
十幾年前,楊忠華向他人學習了養蜂技術開始養蜂,常年養殖量在100桶至150桶之間,算得上是周邊的養蜂大戶,蜂蜜也成了一家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那時候不愁養蜂,只是愁銷路。”說起這個“甜蜜”事業,老人忍不住開始倒苦水,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交通。
多年前,要賣蜂蜜就得趁趕場日,為了多賣一點,楊忠華不僅要在本地趕場,隔壁清溪鎮趕場他也不放過。當時的機耕道坑洼難行,他每次挑著20多斤蜂蜜走到隘口的趕場點需要1個多小時,而到清溪則需2個多小時。“遇到下雨天還惱火些!”老人邊說邊搖頭。
然而這樣的辛苦,并不總能換來滿意的結果。畢竟兩個場鎮的市場有限,加上自家養殖規模大產量高,很多時候楊忠華不得不將蜂蜜便宜賣掉,不然等第二年的蜂蜜開產,就更賣不動了。
如今,楊忠華終于嘗到了這個事業的“甜蜜”。鎮上的鄉村扶貧產業園就位于新院村,水泥路也修得平整巴適,對他來說正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若愿意,可自行將產品帶去園區,也可讓收貨員上門取貨。通過電商平臺,他的蜂蜜銷往全國各地,價格也賣得更高了。
在楊忠華家門前的墻上,記者看到一塊“電商訂單農業中心戶”的牌子。楊忠華說,在鎮政府帶動下,如今自己還承擔起了周邊農產品信息收集的任務,并定期反饋給各電商平臺,幫助鄉親們更快更好地賣出自家的農產品。
而在秀山縣隘口鎮電商扶貧產業園,“山水隘口”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打包、發貨作業。“現在一天能發600多單,基本上以隘口鎮出產的‘土’貨為主。”山水隘口電商平臺負責人何江華介紹,自2019年9月上線運營以來,該電商平臺僅2020年,就已經銷售網貨40余萬元。
何江華介紹,這得益于武陵生活館村村全覆蓋、集配中心和秀山“T+1”“1+T”城鄉雙向物流常態營運。2020年,山水隘口電商平臺已與該鎮平所、富裕、屯堡等8個村居達成合作意向,簽訂土豆、茶葉、金絲皇菊、金銀花、油茶等訂單農業合同,產業面積達10300畝。
據記者了解,秀山電商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今,秀山已發展中藥材、茶葉、油茶、優質水果、生態畜禽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以記者采訪的隘口鎮為例,該鎮以隘口鄉村扶貧產業園為依托,利用自身的優勢,按照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發展思路推進。新發展以銀花、黃精、銀杏、白術為主的中藥材7846畝、茶葉3214畝、核桃3731畝,其它特色產業3048畝。全鎮特色產業規模達到了38415畝,其中中藥材15318畝、茶葉7748畝。戶均達到5.2畝。全面實現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布局。
融合產業鏈 讓“輸血”更“造血”
此外,秀山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實重慶市委“電商是銀山”的要求,形成了“特色農產品+貧困戶+合作社+企業+電商平臺”的新農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賦予農戶特別是貧困戶作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探索出一條增加貧困人口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助農脫貧致富之路。讓農戶和貧困戶不僅只有依靠售賣農產品獲利這一項單一來源,還有合作社分紅、務工等多種渠道獲得收益。
隘口鎮金銀花基地。
在隘口鎮,全鎮有9個村的農戶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創辦的專業合作社,入股農戶達到3795戶,入股面積18573畝,其中建卡貧困戶576戶1836畝;壩芒、富裕2個村通過“五統一分”(即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戶管護)模式分別發展核桃3200畝、銀花6000畝,成功探索“利益均沾、風險共擔”機制,壩芒村創建為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落實股權化項目19個1038萬元,持股貧困戶達到286戶1125人,貧困戶首次保底分紅31.37萬元,戶均增收1096元,村集體分紅達到6.46萬元,為8個村集體增加了收入。
里高村太空蓮。
在里仁鎮李高村,在電商的帶動下,太空蓮已成規模,新修的太空蓮標準化加工廠所有收益,采取3:3:3:1模式進行分紅,未脫貧建卡貧困戶占比10%,土地入股的村民占比30%,村集體經濟占比30%,公積金、風險金、公益金占比30%,帶動貧困群眾探索實踐共同富裕。
在清溪鎮平陽村,共有萬畝銀花,同樣采取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的模式,農戶除了自家種植銀花收入,還有土地租金、利潤分紅、基地務工等額外收入。
在峨溶鎮,發展了油茶、茶葉、柑橘三大產業片區,各村依托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致富帶頭人等經營主體,探索形成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發展模式,產業和農戶的聯結機制采用了四種形式:貧困戶土地入股或籌資入股分紅直接參與;通過土地流轉或務工獲酬間接參與;通過農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幫扶貧困戶代購代銷;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等采取定點幫扶。
秀山電商的發展,直接受益的是農村廣大百姓,其背后隱藏的意義在于秀山融合脫貧攻堅、兩山論、鄉村振興等發展方略,運用政策杠桿和市場手段,運用電商實現產業發展方式顛覆性變革——終端銷售帶動前端“喚醒的沉睡資源”生產,產供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條龍”,實現了農業結構調整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從而達到鄉村產業振興。電商,正在邊城秀山讓“沉睡的資源”華麗轉身,繼續演繹脫貧攻堅拓展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美好故事。
(全媒體記者 田孟艷 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