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由秀山縣扶貧辦主辦,縣文旅委、縣婦聯、清溪場鎮政府承辦的2020雨露技工非遺土家織錦手工織造扶貧培訓班5月15日在清溪場鎮大寨村舉行,本期培訓班為期10天。
首期學員楊繼梅手把手傳技術。通訊員 姚華勝 攝
2019年8月份土家織錦扶貧工坊車間落戶大寨村,舉辦了土家織錦織娘首期培訓。“我是首期學員,通過一個月的培訓學習后就上崗了,開始兩個月能掙1800到2000塊錢左右,通過不斷地學習,技能得到了提高,現在我每月收入達到了4000多元,暨照顧了老人,管好了孩子,又有穩定收入。”楊繼梅說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為確保貧困群眾宅家也能增收致富,3月份大寨村土家織錦開始復工復產,45名受訓織娘與土家織錦公司簽訂了用工協議,非遺扶貧工坊車間里有25位織娘,17位是建卡貧困戶,織好的產品由秀山土家織錦公司統一收購銷售,織娘們的月收入能達到2000元左右,“手腳麻利”的能達到3000元以上,全年可實現收入近4萬元。
“村民通過土家織錦這項技能暨掙到了錢,又種好了土地,實現了抓增收不誤工,不誤產兩份收入,同時也美化了村風民風。”縣文旅委主任艾彬說。
土家織錦產品。通訊員 姚華勝 攝
據土家織錦負責人王宏介紹,去年秀山文旅委投入45萬元,在大寨村組建了土家織錦扶貧工坊車間,培訓了土家織錦建卡貧困戶17戶,織娘50人,留守婦女7名,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目前,秀山土家織錦非遺文創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復合型研發、專業化織造、多平臺多渠道銷售的產業化發展鏈。為加大土家織錦的發展,做大規模、提升影響力,形成與周邊地區片區式、集群式發展的格局,今年按照文旅委的要求,著力解決“建卡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返鄉務工人員”這四類人員就業問題,將計劃再投入5萬元,用于土家織錦扶貧工坊車間的設施建設和培訓更多的學員。通過培訓,提高技能,提升質量,做大做強土家織錦產品,進一步帶動周邊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就業,惠及更多的貧困家庭增收致富。
織娘們在品鑒自織產品。通訊員 姚華勝 攝
據了解,本期培訓為期30天,堅持貧困戶優先,采取集中式培訓,以傳承秀山土家織錦手工技能為基礎,面對面輔導,教授學員色彩搭配及產品創作等多個方面的技能,共吸引了來自全縣多個鄉鎮的35名婦女參加,其中建卡貧困戶18名,占受訓總人數的50%。學員通過土家織錦技能培訓學習合格后,可與土家織錦公司簽訂用工協議,織好的產品由秀山土家織錦公司統一收購銷售。
(通訊員 姚華勝 李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