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7月17日8點,蘭橋鎮新華村千畝玉米基地霧氣未散,直播間已先熱鬧起來。“嬢嬢,這個苞谷你們吃過沒得?覺得甜不甜?”秀山本土10.9萬粉絲主播“瘋狂小雨”一句方言開場,逗得田里掰玉米的阿姨們哈哈大笑。緊接著,他把鏡頭對準身旁的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語潤童心·藝綻鄉夢”推普實踐團成員梁宇倩:“下面請‘小梁老師’給大家用普通話科普一下,為什么蘭橋玉米這么甜!”
一土一普,無縫切換——彈幕瞬間刷屏,在線人數破百。這是今天助農直播的固定節奏:主播負責流量,推普員負責“把話說清楚、把標準立起來”。
“雙語帶貨”模式并非臨時起意。種植大戶黃明江的玉米基地有千余畝,去年起他就與多家MCN公司合作邀請網紅主播帶貨。“銷量雖然穩,但一直缺一把‘火’”。這回,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的推普團隊主動對接,把“說好普通話”嵌進直播腳本:方言暖場后,立刻由推普員用標準普通話輸出“黃精套種、海拔920米、中藥滋養、甜度18°、48小時鮮發”等關鍵詞,并統一重音、停頓和節奏。試播5分鐘,后臺轉化率直線上升,平均每分鐘成交6單。
“語言就是生產力!”推普隊員熊丹在田埂上邊示范邊教學,“句子短、詞匯短、段落短,重音落在品質詞上——這就是我們的‘三短一響’直播口訣。”她把寫好的提示卡展示在直播間,紅筆標注的“中藥滋養、甜度18°、包郵到家”格外醒目。
黃明江說:“以前靠網紅,現在網紅+標準話,銷量更穩、品牌更亮,明年我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說普通話,把蘭橋玉米賣到更遠的地方去!”
(通訊員 岳陽娟 陳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