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在武陵山腹地的秀山縣,一場刀刃向內的醫療系統管理正全面鋪開。秀山以“嚴格醫療機構管理、嚴格醫務人員管理、嚴格村醫管理”為核心,構建立體化監管體系,通過制度創新重塑醫療生態,為山區群眾筑牢健康屏障。
制度重構:三級壓力傳導催生管理新生態
近日,縣衛生健康委走廊的公示欄上,動態排名通報格外醒目:某醫院因未嚴格執行“五嚴格五嚴禁”被通報點名。這正是秀山構建醫療機構管理機制的縮影。
業務科室督查
“我們將書記院長任期目標細化為量化指標。”縣衛生健康委負責人介紹,學科建設、患者滿意度等核心指標直接與領導干部績效掛鉤。在溶溪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在“趕場日”開設“院長接待日”已成慣例,既現場解決醫護訴求,也同步檢查科室管理。
更具創新性的是“三維督導”機制——業務科室專項查、督查科室突擊查、“兩代表一委員”隨機查,三重監管網絡今年已推動整改問題1201個。在一季度衛生健康工作推進會上,2家后進單位負責人被要求表態發言。這種“紅臉出汗”的監督模式,倒逼醫院優化流程、提升效能。
廉潔筑基:從“軟約束”到“硬杠杠”的醫德改革
走進洪安鎮中心衛生院門診大廳,《醫務人員廉潔從醫九項準則》主題漫畫吸引患者駐足。這些將廉潔規范轉化為通俗場景的視覺設計,配合掃碼直達的“衛生健康”投訴平臺,構建起立體監督網。上半年,平臺收集群眾意見98件,均實現48小時辦結。
“現在查房時多問兩句病情,月底考核就可能差出幾百元。”縣人民醫院劉醫生坦言。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考核導向,使該院收到的錦旗和感謝信數量同比增長44.8%。
“三基三嚴”理論考試
針對醫務人員實施的“雙隨機”抽查機制,既考“醫術”更重“醫德”。自2025年起,縣衛生健康委每年將抽取不低于80%的醫務人員,進行兩次技能操作競賽和理論考核。
強基固本:村醫隊伍的專業化突圍
雅江鎮桂坪村衛生室里,30歲的全科醫生田紅莉正為村民進行糖尿病篩查。通過“鄉聘村用”機制引進的執業醫師,標志著秀山村醫隊伍向年輕化、專業化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1+N”捆綁考核機制是另一創新。中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管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制定的《村衛生室聯系包保責任制工作方案》,明確包保責任人在診療規范、藥品管理、公衛服務等5項指標上的職責?!艾F在每月至少下村指導2次,單位績效與村衛生室得分直接掛鉤?!边@種責任共同體模式,有效提升了轄區衛生室服務質量。
鄉村醫生培訓
在村醫培養上,縣衛生健康委每年單列3-7萬元專項資金開展專題培訓。29歲的村醫田蜜通過培訓掌握中醫適宜技術,其開設的艾灸、刮痧等中醫服務使村衛生室門診量翻番。
秀山“三個嚴格”管理體系的實踐表明,破解基層醫療難題關鍵在于系統性制度創新:以目標責任壓實機構管理,以量化考核激活人員動力,以捆綁機制提升村醫效能。這套環環相扣的改革組合拳,有效提升了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為山區群眾交出了一份堅實的健康守護答卷。
(通訊員 羅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