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青山疊翠間,一幢幢嶄新的農家小樓錯落有致;阡陌縱橫處,連片的中藥材基地生機盎然。村里高達90%的土地流轉率激活了發展新動能,圣百靈藥業等8家企業的入駐帶來了勃勃生機,年超150萬元的村民務工收入鼓起了百姓腰包……
近年來,平凱街道矮坳村以“產業興村、文明潤村、治理強村”為發展路徑,通過夯實產業根基、創新基層治理、培育文明新風,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為新時代農村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并于2020年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產業興旺 群眾增收“喜笑顏”
“我愛家鄉矮坳村,幸福路上奔小康,土地流轉真是好,唱支山歌大家聽……”在150畝山銀花基地里,村民周蘭的歌聲伴著花香飄蕩。她欣喜地說:“以前自己出租總怕拿不到租金,還愁土地閑置。流轉給村集體后,租金穩定,還能就近務工,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場變革的“領路人”——矮坳村黨支部書記楊剛介紹,自2016年起推行土地集約化管理,以解決散戶租賃糾紛問題。2024年全村流轉土地2377畝,流轉率達90%,年租金達125.5萬元。通過“村集體+企業+農戶”模式,既保障了農民權益,又提高了土地效益。
驅車駛入距縣城僅20分鐘車程的矮坳村周軍發家庭農場,80畝生態園里魚塘碧波蕩漾,果樹郁郁蔥蔥。“現在農場年綜合收入大概有50多萬元,周邊有10余名村民在我這做活,每年支付村民勞務工資7萬多元。”正在投喂魚苗的周軍發介紹道。
在矮坳村,像周軍發這樣通過特色農業實現增收的農戶不在少數。豇豆種植戶龍昌進曾是建筑行業從業者,房地產不景氣后,一度失業不知道做什么。
駐村第一書記梁華平得知后,鼓勵他們學習村里企業的成功經驗,發展種養殖業自主創業。“外地人來村里搞種養殖都能賺錢,你們在家門口干,成本更低,肯定能行。”梁華平說,鼓勵村民在家門口自主創業是目前村里推進強村富民的重點工作之一,旨在幫助村民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
為了幫助村民真正邁出創業的關鍵一步,駐村工作隊請來了在秀山建成投產了近千萬泡菜廠的姜山多椒公司的負責人,為他們講解豇豆種植的投入與收益。姜山多椒公司承諾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并與龍昌進簽訂了收購協議。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用從市商務委幫扶集團爭取到的“項目幫扶資金”給予他們一定的產業發展補助以減輕他們的創業壓力。
在這樣全方位的支持下,龍昌進徹底打消了顧慮,成功說服家人流轉30畝土地,開始豇豆種植。“今年30畝豇豆預計總產量可以達到20萬斤,收入接近30萬元!”龍昌進信心滿滿。他補充道:“多虧了駐村工作隊帶我們走上創業路。”
矮坳村堅持“產業+富民”雙輪驅動,通過招商引資和項目帶動,引進圣百靈藥業、德康豬場、豐勝揚農業種植等8余家企業,建成銀花、百部、紫丸等中藥材基地300畝、南瓜種植基地900畝,豇豆100畝,形成“農業園區引領、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廣泛參與”的產業發展格局。
2024年,蓬勃發展的產業全年帶動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200多人,村民務工收入突破150萬元,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越筑越牢。
深耕“三調”治理 匯就鄉村同心
“村民朝夕相處,光說理講法容易傷感情,要情、理、法并重。”駐村第一書記梁華平在實踐中,總結出“談感情、擺道理、講法律”三步調解法。2024年5月,村民潘某占用公共路段修建圍墻引發矛盾,村干部以情感人、駐村工作隊以理服人、最后法律援助律師以法育人,最終促成潘某主動拆除圍墻,與鄰居楊某握手言和。
為提升村民法治意識,村里定期開展“法律大講堂”,邀請縣法律援助中心進村入戶、入校園,并通過廣播、微信群、宣傳展板等方式強化法律宣傳。
此前,福建某百合種植企業拖欠矮坳村78戶村民2020-2021年務工工資13萬余元。由于手里沒有老板簽字確認的工資表,村民多次追討未果后,打算放棄。
駐村第一書記梁華平了解情況后,立即協助村民申請法律援助,并帶隊遠赴福建取證。在當地司法所和派出所調解下,成功獲取關鍵證據。目前首例案件已判決矮拗村周家灣組彭蘭仙勝訴,其余案件均已立案,村民的血汗錢終于有望追回。
這些案件的勝訴不僅將幫村民討回血汗錢,更讓他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如今村里學法用法蔚然成風,普法講座場場滿座。這種法治意識的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我們村真是大變樣了,以前年輕人游手好閑,現在人人學法懂理,爭當文明標兵。”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小紅欣慰地說。
在環境治理方面,矮坳村組建4人專職環保清潔隊負責公共區域日常保潔,同時推行“積分制”帶動村民庭院整治積極性,最后村“兩委”干部定期開展檢查評比,通過“紅黑榜”公示督導。這套“專管+自治”的環境治理體系讓村莊實現了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華麗蛻變。
創新“閃光評選” 激發文明力量
2025年1月10日,矮坳村便民服務中心會議室歡聲雷動,第一屆“閃光矮坳人”評選活動在此舉行。80余名村民代表、黨員、退役軍人通過民主推薦、現場投票、公開唱票等環節,最終評選出“孝順之星”“和善之星”“奉獻之星”“未來之星”“正能量之星”等五個方面的先進典型,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這些身邊的榜樣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文明的力量。”村民代表余興芝在頒獎現場動情地說。
文明培育不僅需要榜樣引領,更需要文化滋養。矮坳村的農家書屋整齊陳列著十大類2000余冊圖書,被村民譽為“精神糧倉”。這里既是學習農技的“充電站”,更是培育文明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送戲下鄉”“籃球聯賽”“文藝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村民卜永發的轉變尤為典型。曾經對村務“冷眼旁觀”的他,如今主動出資1.2萬元,將自家位于村委會旁的8米長的溝渠改造成整潔的排水設施,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環境。“看著村干部們實打實地為村民辦事,我也要盡一份力!”卜永發堅定地說。這樸實的話語,正是矮坳村治理成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村黨支部書記楊剛當選重慶市人大代表,并獲評“重慶市擔當作為好支書”;村民胡坤勇救落水兒童,榮登“中國好人榜”;村民黃鋒勇救被火困住的司機,擬評“秀山見義勇為人員”……一個個鮮活榜樣正引領著鄉風民風持續向好。
望著眼前的美麗村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剛信心滿懷地說:“我們將以全國文明村鎮為新起點,接下來繼續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讓產業更興旺、鄉風更文明、村民更幸福!”
從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到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從土地集約化經營到村民家門口就業創業,從“情理法”矛盾調解到“閃光矮坳人”評選,這個昔日的“問題村”正蝶變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富裕村、幸福村。
(融媒體中心記者 廖霜 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