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近年來,膏田鎮創新推行“黨建+自治”雙網格治理體系,將數字化賦能與群眾自治深度融合,構建起“網格發現-平臺流轉-部門聯動-閉環處置”的高效治理鏈條,實現基層問題“秒級響應”,走出了一條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險情就是命令:網格響應跑出"加速度"
“轎子頂上山體滑坡堵塞道路!”“水田村沙河路段塌方行人車輛難以同行!”“高東村平溪組公路塌方!”……險情發生后,各村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險情,反饋到鎮街指揮中心,鎮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人員車輛到現場處理,快速清理塌方泥土石塊,保障了轄區道路暢通。
“過去遇到險情要層層上報,現在網格員直連指揮中心,效率提高了幾十倍。”鎮應急辦負責人介紹,該鎮將8個村社劃分為9個基礎網格和19個微網格,配備網格長和網格員18個,實現“雙網融合、一網統管”。
指尖上的治理:群眾變身“云管家”
“以前發現問題不知該找哪個部門,現在動動手指就能解決。”廷昌社區居民張大爺展示著手機里新安裝的“基層智治”小程序。日前他通過“一鍵報事”功能反映公路揚塵問題,鎮指揮中心立即協調相關部門,社區組織環衛人員及時清掃,當天空氣質量便明顯改善。這種“群眾點單-網格派單-部門接單”的治理模式,正在膏田鎮各個村社推廣。
鎮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平臺上線半年來累計受理群眾訴求70余件,辦結率100%。通過“群眾點單-網格派單-部門接單-居民評單”的閉環機制,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鄉鎮”。
“N力量”激活治理末梢
“不只是網格員,我們發動鄉賢、黨員、志愿者等‘N力量’共同參與治理。”膏田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充分發揮網格和“N”力量的作用,村社區建立了各類“圈群”,鼓勵網格員和“N”力量積極關注村民需求,及時反饋問題,快速響應處理,將“小苗頭”及時扼殺,做到“馬上就辦、辦就辦好”。
下一步,膏田鎮將持續提升“雙網格”治理效能,不斷拓展便民服務內容,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讓基層治理更加精準、高效。
融媒體中心記者 簡訓 通訊員 孫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