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在秀美的山川與古樸的村落間,溪口鎮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尤其是秀山花燈與秀山民歌這兩項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得到了有效保護與生動傳承。
村民演繹民歌《黃楊扁擔》
守護非遺瑰寶 點亮鄉村文化之光
近年來,溪口鎮圍繞保護、傳承、弘揚這一核心目標,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積極探索鄉村文明建設新路徑,不僅提升了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力。
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戲”的代表性傳承人之鄉,溪口鎮擁有2名花燈戲傳承人,他們不僅是技藝的守護者,更是文化的傳遞者。與此同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民歌”同樣在這里生根發芽,2名民歌傳承人以其悠揚的歌聲,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與情感,讓古老的旋律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弘揚非遺文化,培育新時代傳承人
為進一步推動秀山民歌的傳承與發展,2021年7月,溪口鎮黃楊扁擔村被正式命名為秀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民歌傳習所”。這一舉措不僅為民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更為秀山民歌的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傳習所自成立以來,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培訓制度及學員守則,確保每一項活動都能有序開展。三年來,傳習所已發展學員100余人,成功舉辦培訓40余次,這些學員不僅掌握了民歌演唱技巧,更成為了秀山民歌的傳播者,他們走進社區、鄉村、學校,將《黃楊扁擔》等經典曲目帶給更多人,讓秀山民歌的旋律響徹四方。此外,溪口鎮中心校也積極響應,將非遺文化納入校園教育,通過開設特色課程、舉辦文化展覽等形式,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并愛上自己的家鄉文化,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力量。
融合農文旅,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近年來,秀山縣委、縣政府對溪口鎮的非遺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特別是對黃楊文化的挖掘與整理,不僅出臺了多項保護政策和措施,還積極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秀山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民間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溪口鎮借此東風,結合市級傳統村落保護,以傳統文化與現代新村交相輝映為設計理念,打造了一系列集美麗山村、景觀農業、特色民宿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既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又融入了現代生活的便捷與舒適,實現了農文旅的深度融合發展。
下一步,溪口鎮將繼續深耕非遺文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用文化的力量點亮鄉村振興之路,讓秀山花燈與秀山民歌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全媒體記者 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