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老兵,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7月24日下午,在岑溪鄉和烏揚街道分別出現了暖心的一幕,秀山縣人武部曹鐵建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一行走訪慰問了92歲抗美援朝老兵田仁金和楊德沛,并將重慶革命軍事館授予的收藏證書送到了他們手中。
征集啟事:匯聚歷史 傳承精神
今年6月,重慶市委、市政府、重慶警備區為籌建重慶革命軍事館,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反映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以及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歷次邊境自衛作戰等期間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史料文物實物。得知這一消息后,兩位老兵積極響應,田仁金捐贈了一件指北針,楊德沛捐贈了搪瓷缸,將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化“家藏”為“國藏”。
(兩位老兵捐贈的指北針和搪瓷缸。楊籽于/攝)
田仁金:“所有的榮譽都是國家給的,它應該屬于國家”
“承蒙您熱情支持重慶革命軍事館建設,將一件指北針捐獻國家,交給重慶革命軍事館收藏……”秀山縣人武部曹鐵建拉著九旬老兵田仁金的手說道,感謝其為重慶革命軍事館增添了寶貴的歷史財富。
“坐、坐……”當慰問團到達時,田仁金身著樸素衣衫,倚坐在堂屋的扶椅上,手拄拐杖,眼神專注而平靜。聽聞有人前來拜訪,老人讓家人幫忙從屋內椅子上扶起來,拿出戰火勛章、榮譽證書等,細數崢嶸歲月。
(田仁金的舊照片及部分榮譽證章。楊籽于/攝)
田仁金于1952年2月投身軍旅,次年1月奔赴朝鮮戰場,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工兵某團的一名戰士。1953年,在國防建設任務中,他與六連全體同志榮記三等功。1954年,他任第一航空預科總隊十九中隊相關職務,繼續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田仁金和戰友的一些照片影集。吳華/攝)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田仁金英勇無畏,沖鋒陷陣,那件捐贈的指北針陪伴他度過了無數艱難時刻,見證了他為祖國和人民的英勇付出。“這個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70周年勛章、這個是和平鴿紀念章、那個是中蘇友誼紀念章……”田仁金如數家珍。這些獎章和證明書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中國革命歷史、軍事歷史以及社會變遷的珍貴實物資料,這也引得不少人出高價求購,田仁金都沒有答應?!拔疫@個指北針,很多人多次來買,我說我不賣,這些軍事文物原本就來自祖國,所有的榮譽都是國家給的,它應該屬于國家?!北M管已92歲高齡且精神狀態偶有不佳,但田仁金在談及指北針時,依然思路清晰,態度堅定。他的話語質樸而真摯,彰顯著對國家、對革命文物的深厚情感。
(秀山縣人武部曹鐵建與老兵田仁金拉家常。楊籽于/攝)
楊德沛:“東西放到史館里,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歷史”
“只要祖國、部隊需要,你們就拿去收藏!我舍得!” 得知來意,年逾九旬的楊德沛講述起他親歷的戰爭場面,回憶起了戰爭的殘酷?!?952年,在大榆洞,所有戰士都住在墳場,睡在墳場邊。我去一個星期,團里被飛機轟炸掉一個連,犧牲的戰士用二尺白布一裹,尸體骨頭撿回來也分不清是誰。炸傷的戰士悲痛呼喊,很是痛心、可憐。秀山當年去的兵,最年輕16歲,最老28歲,三個月沒下陣地?!睏畹屡胬先酥v述時,眼中滿是悲痛和對戰友的懷念。
楊德沛,于1952年19歲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工程兵某團運輸連任班長,1955年他光榮入黨。
(秀山縣人武部曹鐵建將收藏證書交給老兵楊德沛。楊籽于/攝)
當被問及捐贈的搪瓷缸對他來說有何特殊意義、背后有著怎樣難忘的故事時,楊德沛老人眼中閃爍著光芒,“這是最可愛的人的搪瓷缸,是1953年梅蘭芳赴朝慰問演出時贈送的。”滿是回憶道,“入朝時連走一個星期,從天剛黑就開始行軍,晚上不停歇地走一整夜,白天還要躲避飛機。那時餓了就是吃面粉,很難下咽,只能吃口雪在嘴里等它慢慢融化。那時的我們,心中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國家,不讓敵人侵犯我們的一寸土地?!?楊德沛的講述充滿激情,他始終認為自己最大的幸運是還活著!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最值得銘記的。
回來后,很多人想買這個搪瓷缸,但無論出價多少,他都不賣。但得知部隊、軍事館要收藏,他毫不猶豫地自愿捐獻。他還自豪地說,家族有五人當兵、六人是黨員。
(秀山縣人武部、退役軍人局與楊德沛老兵合影。楊籽于/攝)
“我老了,但是物品不會老,東西放到史館里,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歷史,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比留在家里更好?!?楊德沛老人真誠地表達心愿,兒子楊占勇也表示支持,會將父親的精神傳承下去。
紅色傳承:致敬善舉 砥礪前行
“參戰文物是崢嶸歲月的真實寫照,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活教材和永恒載體。兩位老兵捐贈的指北針和搪瓷缸,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它們見證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凝聚著先輩們的熱血與忠誠。”秀山縣人武部曹鐵建說道,這份紅色記憶將會在青年一代中得到傳承,激勵著他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奮發圖強。
在此,向兩位老兵的善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華 實習生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