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7月16日-17日,縣政協主席吳彪率隊深入洪安鎮、峨溶鎮、膏田鎮、溶溪鎮、溪口鎮,就農村“三增行動”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調研。縣領導賈洪鑒、王海軍、王天文參加現場調研。
在此次調研中,吳彪一行深入洪安鎮、峨溶鎮、膏田鎮、溶溪鎮、溪口鎮,實地查看并聽取匯報,詳細了解“產業增效、村莊增靚、鄉風增善”的“三增行動”推進情況。
在洪安鎮,猛董石儺寨推行“院落微治理二十條”,形成獨特小院精神,帶動眾多家庭參與鄉村治理,還通過“紅黑榜”等機制推動文明習慣養成;猛董茶廠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帶動村民增收,促進產業規模化;貴措智慧果園構建現代產銷體系,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良性跨越。
峨溶鎮壩浪村蔬菜種植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高產值,帶動村民就業,辣椒產業通過“訂單農業”遠銷各地;壩浪和美院落經過“微改造精提升”實現村莊蛻變,村民通過“院壩會”協商議事,新的村規民約引領新風尚;蔣家村茶葉基地強化科技賦能,破解“只做春茶”瓶頸,讓“一片葉子”成為群眾長效增收的“金葉子”。
膏田鎮水車村蔡家挖掘自身資源與文脈,規劃產業與景點布局,打造農旅融合的“前花園”,以農旅融合助村民多元增收;水車村毛坪組堅持黨建引領,實行“五民”工作機制,構建農村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家園;茅坡社區烏鴉蓋山銀花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持續增長。
溶溪鎮柳水村依托生態治理、農田建設等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做好淘汰錳行業落后產能“后半篇”文章。以糧油蔬種植為核心,用“一河興三帶,三帶共生”模式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柳水村巖腳組和美小院以“五共”微治理模式,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溪口鎮黃楊扁擔村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利用冷水資源建成冷水魚生態養殖基地;杜家灣和美院落融匯文化底蘊,傳承“挑夫”和“扁擔”精神,挑好發展、民生、治理“三挑”重擔,辦好群眾事務,走出了一條非遺文化“硬平韌”的三維治理實踐。
調研中,吳彪強調,“三增行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各鄉鎮要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強村莊環境整治,培育文明鄉風,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奮力打造巴渝和美鄉村秀山新圖景。
調研走訪各鎮街“三增行動”示范點后,吳彪一行還召開座談會,對各示范點圍繞黨建統領作用是否發揮、群眾是否真正參與、集體經濟發展是否見效、鄉村治理長效機制是否建立等內容進行集中打分,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麗華 實習生 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