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近日,中平鄉八排村的蔬菜基地里,200畝藤蔓交織成一片綠色海洋。一串串飽滿潤澤的白玉絲瓜垂墜其間,與行間青紅相間的辣椒相映成趣,共同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畫卷。這里,不僅是當地蔬菜產業發展的標桿,更是一條依托科技與模式創新、讓土地生金、助群眾致富的堅實“新絲路”。
科技賦能:套種模式激活土地潛能
走進現代化種植基地,標準化的田壟整齊劃一,精準滴灌系統正均勻地為作物輸送水分,智能監控實時調節著最適宜絲瓜與辣椒生長的土壤環境。
“我們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采用白玉絲瓜套種辣椒的模式?!被刎撠熑藯羁〗榻B道,“目前絲瓜畝產穩定在6000斤左右,辣椒畝產也能達到2000斤。土地‘一季雙收’,利用率和產出效益都實現了翻番。”科學的田間管護與高效的立體套種模式相結合,不僅保障了蔬菜的優良品質,更顯著提升了單位面積的產值,讓有限的土地迸發出蓬勃的產業活力。
市場突圍:冷鏈直通破解銷路難題
“凌晨采摘的絲瓜,中午就能出現在廣州超市貨架上?!被刎撠熑藯羁≌故局謾C里的物流軌跡圖。為了讓基地優質的“菜籃子”產品走得更遠、價值更高,團隊主動出擊,深度調研湖南、廣東等地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種植品種和錯峰上市時間。同時,依托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基地成功打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關鍵環節,構建起“產地直采+冷鏈直達”的高效供應鏈。
目前,基地蔬菜已實現對這些區域的穩定供應,預計年產值可達200萬元,真正完成了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價值躍升。
民生共振:家門口的“共富車間”
基地還探索出“產業進村、就業上門”的發展模式,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端穩增收的“飯碗”。高峰期,每日約有100余名村民在基地辛勤勞作。2025年,基地累計發放勞務報酬65萬元,帶動務工村民人均增收約6500元。
“以前外出打工,心里總惦記著家里老人孩子?,F在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掙80元,錢不少掙,家也顧上了,日子過得踏實多了!”正在采摘絲瓜的村民吳通芝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份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不僅帶來了收入的增長,更增添了生活的幸福感。
模式裂變: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八排村的成功實踐并未止步于此?;貏撔虏捎?/span>“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將成熟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向周邊輻射推廣。目前,已帶動中坪村、茶園村、中寨村等村社及雅江鎮、蘭橋鎮、石耶鎮等周邊鄉鎮發展蔬菜種植共計600畝。
此外,公司還提供“五統一”服務(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收購、統一品牌銷售),有效降低了農戶的種植風險和銷售門檻,逐步培育起一個規?;?、標準化的蔬菜產業集群,構建了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越來越多的群眾,正搭乘著這趟產業增值的快車,共享發展帶來的紅利。
從一株藤蔓到一片生機勃勃的產業,從一個示范基地到一條惠及周邊的產業鏈,八排村蔬菜基地用一根根充滿韌性的絲瓜藤,巧妙地串聯起產業振興的“共富鏈”。它以蓬勃的生命力,生動詮釋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內涵。滿架垂掛的白玉絲瓜,不僅承載著當下的豐收喜悅,更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編織著充滿無限希望的未來圖景。
(融媒體中心記者 羅月園 通訊員 黃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