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初夏時節的秀山縣妙泉鎮妙泉社區中寨組,處處涌動著生機與活力:雄英吊橋如銀鏈橫臥碧波,串起鎮村干部與群眾的“連心橋”;忠義廣場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相輝映,文化墻以黃氏先祖故事與當代青年參軍風采為底色,勾勒出古今傳承的精神脈絡;舊農具與彩繪墻碰撞出鄉愁記憶;“舊膳坊中味,常思苦與甜”的家風詩句搭配荷花圖,將“和美”二字鐫嵌進鄉巷肌理……這些匠心獨具的景觀,正是當地干群攜手共建和美鄉村的鮮活注腳。
黨建引領聚合力,干群同心筑根基
和美鄉村建設,黨建是核心引擎。妙泉鎮黨委政府以“黨建+和美鄉村”為抓手,組建9支志愿工作隊,通過院壩會、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民意,將“群眾所盼”與“政府所為”精準對接,探索出低成本、可持續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模式,以庭院“小美”聚合鄉村“大美”。
文化鑄魂潤民心,忠義精神代代傳
中寨組的蛻變,文化是靈魂。鎮村干部深挖黃氏宗譜中的忠義家風與當代報國情懷,忠義廣場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墻上的忠義故事滋養后人,舊廚房改造的“膳坊”用家風詩句傳遞崇德向善。“現在孩子們放學總愛在廣場看文化墻,忠義精神從小就扎根心里。”村民田大姐的話語里,藏著文化傳承的希望。
生態煥新留鄉韻,舊物新生顯巧思
環境整治中,干群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廢棄農具化作墻繪裝飾,舊磚瓦砌成花壇,閑置農房變身“膳坊”。一路繁花映著整潔庭院,既留住鄉土氣息,又提升生活質感。“以前覺得農村臟亂,現在家門口像公園!”村民的自豪,是對生態宜居最生動的詮釋。
長效治理謀長遠,共建共享促和美
和美鄉村,長效是關鍵。妙泉鎮推行“干部包片、黨員聯戶”機制,發動村民參與環境維護、家風評比,形成“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治理格局。“和美鄉村不僅要‘顏值’,更要‘氣質’。”該鎮黨委書記的話點明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潤心,讓忠義精神與時代新風在中寨組落地生根。
如今的中寨組,以“望山見水、留住鄉愁”的姿態,詮釋著和美鄉村的深層內涵。一橋一廣場、一墻一楹聯,皆是干群協作的結晶;每處細節,都在演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未來,妙泉鎮將以中寨組為樣板,推動全域和美鄉村建設,讓鄉村振興的步伐更穩健、更鏗鏘!
(通訊員 彭小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