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7月19日上午,縣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2024年第2次(擴大)會議及全縣農村“三增”行動現場推進會舉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持續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晾曬成績、交流經驗,錨定目標、接續發力,奮力開創巴渝和美鄉村建設新局面。縣委書記馬文森,縣委副書記、縣長譚雪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傳明,縣政協主席任強、縣委副書記黎中華等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全體在家領導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
會議傳達貫徹了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分析復盤了去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情況;通報了農村“三增”行動現場調研觀摩情況。
馬文森講話
馬文森在講話時指出,今年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深悟透用活“千萬工程”經驗,以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牽引鄉村全面振興,因地制宜探索推進產業增效、村莊增靚、鄉風增善農村“三增”行動,推動“三農”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讓我們底氣滿滿、信心十足。農業產業逐步轉向“量質并舉”。我們聚焦“產業增效”,突出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鏈條化延伸、社會化服務、品牌化營銷“五化引領”,綜合發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建設逐步轉向“精雕細琢”,我們聚焦“村莊增靚”,精細化推動農村道路、農田水利、村容村貌、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多管齊下促進農村宜居宜業。鄉村治理逐步轉向“齊抓共管”。我們聚焦“鄉風增善”,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富裕富足”。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全縣“三農”工作仍然存在三條底線“守而未穩”、農業產業“大而未強”、村莊韻味“有而未濃”,鄉村治理“抓而未統”、要素資源“去而未返”等問題。我們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加壓奮起、久久為功,努力交出“三農”工作高分報表。
馬文森強調,今年時間已經過半,于“三農”工作而言,更是到了中流擊水、破浪前行的關鍵時刻,既要回頭總結過去的經驗,更要抬頭正視前進的方向。我們要保持目標不變、主題不改、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因地制宜把農村“三增”行動推向縱深。要圍繞“補短板”,守穩守牢底線紅線。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是“三農”工作必須堅守的“硬杠杠”,底線一旦失守、必然“一票否決”,下半年要持續“盯死看牢”,全力把短板補起來。要圍繞“提質效”,做優做強農業產業。堅持把“產業增效”放在農村“三增”行動的首要位置,以“五化引領”牽引帶動“一主兩輔”等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要圍繞“增內涵”,共建共享和美鄉村。堅持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聚焦巴渝和美鄉村示范創建,深入實施“十鎮領航、百村示范、千院和美”行動和“萬戶文明”示范工程,實現“村莊增靚”與“鄉風增善”的雙向奔赴。要圍繞“添動力”,抓緊抓實農村改革。以“強村富民”帶動農村經濟領域改革,以“小縣大城”帶動農村公共服務領域改革,以“文明喪葬”帶動農村文化領域改革,積極探索“小切口”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秀山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要圍繞“強黨建”,創新創優基層治理。堅持黨建統領基層智治、黨建驅動多元解紛、黨建護航鄉村安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力將各類事故風險降到最低。
馬文森強調,實干就是水平,落實就是能力。全縣上下要齊心協力、再接再厲,走深走實富有秀山特色的農村“三增”行動新路子,全力營造鄉村振興賽道“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良好風氣。要讓“重實干、勇擔當”蔚然成風,讓“卸包袱、撐腰桿”蔚然成風,讓“能者上、庸者下”蔚然成風,讓“知敬畏、守底線”蔚然成風,繼續保持干事的激情、創業的熱情、攻堅的豪情,只爭朝夕、克難奮進,全力沖刺“三農”工作年度目標任務,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譚雪峰講話
縣委副書記、縣長譚雪峰在部署下階段工作時強調,要重塑問題起底排查的工作機制、問題閉環整改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強化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產業增效方面,要抓好產業發展復盤,總結經驗教訓,明確發展方向,抓好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抓好標準化基地建設提質增效,抓好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支持;村莊增靚方面,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動員群眾深度參與到鄉村增靚工作中去,建設表里如一、室外室內一個樣的和美鄉村;鄉風增善方面,要發展集體經濟,讓群眾參與決策,提高群眾參與基層自治的積極性。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建設文化設施等方式,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會上,縣衛生健康委、龍池鎮、溪口鎮、官莊街道、涌洞鎮5個單位,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了表態發言;隘口、宋農、岑溪、洪安、雅江、平凱、清溪、龍鳳壩等鄉鎮(街道)作交流發言。
(全媒體記者 楊俊 魯詩勤)